行則將至,“芯”向往之·
隨著ChatGPT、ARVR等爆款應用和終端推廣,網絡流量有望再上一臺階。高端芯片國產化率低,國內廠商體量小,處于絕佳上升期;光纖寬帶建設高景氣,數據中心高端突破成主旋律。伴隨而來的,是下游對于光芯片需求的拉動。當前每年光芯片全球用量超過3億片,市場規模80-100億元。在消費領域,光芯片已廣泛用于3D傳感(手機、汽車)等場景,以車載激光雷達為例,光芯片是發射端、接收端核心元件,決定著激光雷達的探測距離、分辨率等多個關鍵性能。第二曲線業務發展迅速,芯片數據庫操作系統等不斷突破。服務器及存儲、數據中心、企業網絡、視頻會議、云電腦、分布式數據庫等產品逐步形成良好云網生態圈。AI模型運算規模增長,算力缺口巨大,基于大量數據訓練、擁有巨量參數的AI預訓練模型—GPT-3,引發了AIGC技術的質變,從而誕生ChatGPT。然而,預訓練模型參數數量、訓練數據規模將按照 300 倍/年的趨勢增長,現有算力距離AI應用存巨大鴻溝。運算規模的增長,帶動了對AI訓練芯片單點算力提升的需求,并對數據傳輸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外光芯片廠商具備先發優勢,中高端光芯片國產替代空間巨大。根據 ICC 的數據,2021年2.5G及以下速率光芯片國產化率超過90%;10G光芯片國產化率約60%,部分性能要求較高、難度較10G光芯片仍需進口;2021 年25G光芯片國產化率約20%,但25G以上光芯片的國產化率僅5%,目前仍以海外光芯片廠商為主。公司為國內少數提供25G光芯片的廠商,未來將持續受益于國產替代帶來的份額提升,2024年公司10G光芯片營收有望達2.72億元,25G光芯片營收有望達0.92億元,2022-2024年CAGR達 52%。
當前我國光芯片國產化率仍較低,中期看好高功率、高速率光芯片國產化邁入提速期;長期看好光探測、硅光芯片等領域實現國產化從1到N的突破,建議關注國產替代機遇。據悉,對于硅光、CPO等前沿技術,國內源杰科技、仕佳光子等研究并不比海外晚,甚至已經給部分國內廠商小批量試用,未來應用值得期待。從趨勢上看,以硅光芯片為基礎的光計算有望持續取代電子芯片在部分計算場景中的應用。阿里巴巴達摩院預計未來三年,硅光芯片將承載絕大部分大型數據中心內的高速信息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