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大多首先出現在戰場上,機器人更不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就研制并使用了掃雷及反坦克用的遙控爆破車,美國則研制出了遙控飛行器,這些都是最早的機器人武器。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機器人的研制也備受重視。二戰以后,現代機器人的研究首先從美國開始,1966年,美國海軍使用機器人”科沃“,潛至750m深的海底,成功打撈起一枚。之后,美、前蘇聯等國又先后研制出“航天機器人”、“危險環境工作機人”、“無人駕駛偵察機”等。機器人的戰場應用也取得突破性進展。1969年,美國在越南戰爭中,使用機器人駕駛的列車,為運輸縱隊排險除障,獲得巨大成功。自此以后,世界各大國開始競相“征召”這種不畏危險惡劣環境、可連續工作、不避槍林彈雨、不是人間的“超級戰士”服役。
據外刊透露,前蘇聯、美、日、英等國,都制訂了發展機器人的宏偉計劃,僅美國列入研制計劃的各機器人就有100多種,前蘇聯也有30多種,有的已獲得可喜成果。近幾十年來,在接連不斷的局部戰爭的推動下,機器人的發展產生了質的飛躍。
在海灣、科索沃及阿富汗戰場上,無人機大顯身手;在海洋,機器人幫助人們清除水雷、探索海底的秘密;在地面,機器人為聯合國維和不對排除;在宇宙空間,機器人成了考察火星的明星??傊?,隨著新一代機器人自主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并陸續走上戰場,“機器人戰爭”時代已經不太遙遠。